
別讓床上躺著不屬於你們的聲音
你有過做愛不自在、沒有辦法投入的經驗嗎?
網路上很多留言,網友們常用30公分跟E奶打招呼,讓你覺得自己身材不夠好,擔心被對方嫌棄,做愛時總是遮遮掩掩。不敢脫衣服、一定要關燈、要躲在棉被裡做、戴保險套時都要背對伴侶偷戴,怕被對方看見自己短小的雄風或不夠性感的身材。
性愛過程在進入時,則是會開始擔心,自己的聲音夠不夠性感?張開腿的自己是不是很像青蛙?深怕自己輸給A片,或是深怕自己太像A片好淫蕩。或是會開始擔心,我的長度夠不夠深、時間夠不夠久?對方有沒有高潮?我的表現夠不夠好?深怕自己不夠勇猛,輸給A片。
你也有過上面這些經驗嗎?從前戲親熱、到脫衣戴套、到進入結束,好像每個過程,都有一些聲音在影響你的心情,讓你無法完全的投入在性愛的愉悅當中。
我每一次都會告訴大家,床上只有「你們」,為什麼要讓這張床,躺了這麼多人的聲音呢?網友的聲音、A片的聲音,有時候甚至是家人朋友的聲音,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,做愛時心裡頭有石頭,身體的感受也會像石頭,無法好好投入。且這麼多聲音,反而讓你沒有辦法好好聽自己的聲音、伴侶的聲音,但你們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,不是嗎?
如果你有什麼在意的事情,鼓勵你跟伴侶好好溝通吧!很多時候,性生活中的擔心與焦慮,說出來被對方聽懂、理解了,其實煩惱就迎刃而解了。或是當你又開始在意自己的身材、表現,也可以按一下暫停鍵,告訴自己「啊!我又讓床上有其他聲音了,沒關係,知道就好,現在這些聲音都不要理他吧!」,透過自我安撫,也能讓自己在床上更自在與投入喔!
相關文章
啟動「性愉悅」的開關
性愉悅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你是否有過,不是不享受做愛,而是因為「情緒卡住了」,所以沒辦法做愛?例如:事情好多「好煩」,所以不想做愛。其實,有些情緒空間會「阻擋/促進」我們的情慾狀態,當越了解這些情緒空間,就越有機會調整! 有利愉悅的情緒空間「色慾」色慾是性吸引力、性興奮、慾望等一切事物是一個可能將任何體感都解讀為情慾的心理空間,有人的空間比較小,有人比較大,若你有比較豐沛的色慾空間,請不需要感到羞恥,因為慾望並沒有正確的標準! 有利愉悅的情緒空間「玩樂」沒有直接意圖,純粹「好玩」、「喜悅」的進行活動玩樂是友誼的基礎,而有時候打鬧玩樂的過程中,身體的接觸或喘氣會改變氛圍,玩樂的笑聲有機會成為色慾的通道。嘗試看看,將有意圖的性愛之夜,改成遊戲之夜,讓壓力轉變為喜悅。 有利愉悅的情緒空間「尋求」也可以稱為探索、好奇、冒險、學習與伴侶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,例如一起修水管,或是一起旅行到未知的地方,經歷冒險,而那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時,這種共同經歷與探索,轉變成了色慾。 有利愉悅的情緒空間「關心」可以說是「依附」,也可以說是「愛」如果你想做愛是因為想要聯繫關係,代表你將「關心」和「色慾」連結在一起。對某些人來說,性愛是最直接有力的關心方式。 有害愉悅的情緒空間「恐懼」也包含「擔憂、焦慮、害怕」恐懼會引起逃跑、僵化的反應,這些反應是為了讓我們脫離危險,所以當下不需要好奇心、性慾,也會抑制那些有利愉悅的情緒空間:玩樂、尋求、關心。 有害愉悅的情緒空間「暴怒」也包含「憤怒、厭煩、惱怒、挫折」「怒氣」是無害的,有害的是,當我們用攻擊的模式,用身體或語言作為武器傷害伴侶,就會摧毀色慾。也因此,有些伴侶在吵架之後,會沒有心情做愛,拒絕、不想做愛。 如何覺察自己的各種情緒空間?可以問自己:你怎麼知道自己在這個空間裡面?當你在這個空間裡面時,身體、思考和情緒發生了什麼事?你對這個情緒空間有什麼感覺?什麼事情把你「拉進」這個空間?什麼事情把你「推出」這個空間? 性的關鍵是「愉悅」性愉悅不是來自社會給我們的性腳本(插入後高潮),愉悅的來源,來自不同的體感、互動、情緒,所以,創造你們專屬的性愉悅,比什麼都重要!
女人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想要
很多人告訴我們「不可以」,卻沒有人告訴我們「可以」。你們看過日劇「金魚妻」嗎?我看完之後,印象最深刻的是「外包妻」的故事。會有一點點點劇透,但覺得無傷大雅的人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~外包妻的故事,主要是講一對夫妻,因為老公婚後買了高級公寓,為了努力賺錢養家,就把婚後的性生活經營擺到了生活排序的很後面(努力賺錢養家的男子),在老婆想要做愛的時候,就會用不同的理由拒絕,因此讓老婆性生活不滿而外遇的故事。而老婆想做愛的時候,會跟老公說「我想要小孩」,老公就回「我們才剛買房子,先不要急著有小孩」拒絕了。這段對話聽起來實在是好可惜,因為老婆想要的是「性生活」而不是「小孩」,但如果沒有好好說出自己的想要,可能就被先生誤會了,我一邊看劇,一邊覺得就這樣錯過一個溝通的好時機,實在是太可惜了。「生小孩」是一個跟自己的慾望毫無關係的理由,為了養育下一代才需要做愛,不是我自己想要做愛。所以這就要回到,是什麼讓女性不敢說出性需求?在很多時候,女性的慾望仍然不容易被正視,甚至有時候是無視的、羞辱的。 例如男性的自慰可以在電影中侃侃而談,但女性的自慰仍然很私密,甚至是罪惡的。例如仍然有很多媽媽告訴女兒,不要有婚前性行為,性行為是婚後為了生育才能發生的事情。例如仍然有很多學校要女同學簽守貞卡,妳是禮物,你要等著被拆才是對的。還有很多舉不完的例如,在家庭、朋友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文化傳遞:女人有性慾是不好的。那可能有些人想問,可是結婚後發生的做愛,感覺很合理啊,不就沒關係嗎?當然有關係啊!價值觀跟性態度可不是一條線,好像跨過這條線就沒事了,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是禮物,你只能等著被拆不是嗎?這是結婚之後也不會變的。很多人告訴我們「不可以」,卻沒有人告訴我們「可以」。這仍是很多女性在自慰時、關係中、婚姻中面臨的處境,如果是自己有性慾,講出來好像很放蕩、害羞。 沒有人告訴我們,原來我們可以享受做愛,我們可以說想要做愛!否則怎麼會都2022年了,劇中仍演出做愛只能用生小孩來包裝的橋段呢?(本文章撰寫於2022年)但性在人的需求中,其實佔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, 性可以滿足親密感、安全感、激情、正向的身體意象(你喜歡我的身體,我喜歡我的身體)、有魅力、吸引力等等,還有很多不同的需求,這都是很正常,很重要的需求,你不覺得生活中如果少了他們很可惜嗎?如果你也跟外包妻一樣,還在煩惱不知道該怎麼開口跟伴侶說「想要」,那你可以想一下,做愛滿足了你什麼?然後勇敢的跟伴侶說吧!「我很喜歡跟你做愛的感覺,讓我覺得很滿足、很親密、很有安全感,如果我們可以做愛,那就太好了!」記住,每個女性都可以「想要」,這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需求與慾望,如果再有人說女人的身體是禮物,你就用拳頭塞著他的嘴吧!!!你的需求跟慾望,才是最珍貴的禮物!
我想做愛,但老婆不想,怎麼辦?
你也有這樣的煩惱嗎,老公覺得自從生小孩之後,老婆都跟小孩睡覺,性生活頻率驟減,雖然也努力做家務,希望減少老婆的負擔,但是老婆還是常常因為孩子而拒絕跟老公做愛,老公很煩惱該怎麼溝通才好。這是很多婚姻中的夫妻伴侶面臨的困擾,也常是伴侶到諮商室找我的原因。「我就是不想做,你為什麼一直要,難道你的眼裡只有性嗎?」「照顧小孩很累,我要陪小孩一整天,好不容易小孩睡著了,我晚上還要繼續付出,照顧另一個大小孩,有完沒完啊!」「你做家務是為了換做愛,根本不是真心為我,想到要用做愛來換家務,我就覺得壓力好大!」「我要的又不多,只是偶爾可以親密一下,我們是夫妻,我這樣的要求不過份吧!」「做愛是人類基本需求,就跟吃飯一樣,我想做愛為什麼要被你講的好像禽獸一樣!」「我不跟你做愛,要跟誰做?我只想跟你做,你又拒絕我,是想要逼死我嗎?」你一言我一語,各自有各自的委屈,也有各自的生氣跟痛苦。但講出來的每一句話,都是對對方的憤怒跟指責,往往把對方推得更開。想做愛的一方,因為得不到就越想做,越追越緊,而不想做愛的一方,則壓力越大越想逃。明明感情很好的兩個人,卻因為性生活失和而越離越遠。其實改善不做愛的方法真的很多,坊間也有許多網友提出各種解方,例如將小孩託付給別人,夫妻可以來一場親密約會,或是練習讓小孩在自己的房間睡覺,創造夫妻獨處的時間等等。但如果夫妻雙方無法了解彼此真正的需求,有可能就會造成更深的誤會,例如:「你居然為了做愛可以不顧小孩」「我已經做這麼多了,好不容易讓你放鬆,你為什麼還要罵我」「你根本不是想讓我放鬆,你只是想盡各種辦法逼我跟你做愛」「為什麼我的好意在你眼中都變成壞事」但如果我們先讓自己緩緩,想一下,你有沒有因為想做愛,就做了一些以為可以恢復性生活的方法,但實際上你不知道這是不是對方需要的,所以得到反效果,被對方推得更開?因此,先不急著找方法,而是了解對方的感受、了解自己的需求,再換一個方式表達,就能讓關係更緩和,降低每一次提起做愛話題就劍拔弩張的情況。想做愛的你,需求是什麼呢?有時候我們一直說想做愛、想做愛,但為什麼想做愛卻說不清楚,會讓不想做愛的人覺得:「你怎麼只有滿滿的慾望,不顧我的感受。」但如果能把自己的需求、感受說的更清楚,有時候彼此理解了,不想做愛的那一方反而壓力感減少了,就不會這麼排斥做愛了!例如:你覺得跟老婆做愛的感覺很美好,身體直接的親密接觸,會讓你覺得此時此刻只有你們兩個人,這種感覺很好、很舒服、很安全、很親密,你真的好需要跟老婆這種在一起的感覺,所以如果老婆也願意,那就太好了。如果老婆願意,那性生活現在遇到什麼困難,我們一起把先可以排除的小狀況就先排除,所以很需要了解老婆的感覺跟想法,你需要老婆的幫忙。讓老婆能夠理解你,知道做愛對你而言真的很重要,因為做愛讓你可以得到很多性跟情感的滿足,而且是跟她一起創造的,如果她開始願意跟你一起改善性生活,一起想辦法,你們的關係才能從對立反抗轉變成合作關係。所以,要如何開啟溝通?先理解自己的需求並真誠說出來,以及能理解伴侶的心情這兩點是最重要的。提高性生活品質的方法有很多,但前提是能理解彼此的痛苦跟需要,緩和僵化的性生活互動,才有改善性生活的機會喔!
一段安全的關係,是知道吵架了也能和好
吵一場健康的架有一些人認為一段有安全感的關係,就是能夠不吵架,維持和諧。但也因為對關係有不吵架的期待,所以發生摩擦時,總是會告訴自己要冷靜、理性,也會希望伴侶要理性,就事論事,不要有情緒,把摩擦解決了,重新定下生活規矩,就沒事了。這時候就要回到,為什麼當發生摩擦時,不希望有情緒呢?原因就是在於,有些人害怕吵架、不喜歡吵架,除了吵架會讓心情很難受之外,更深的擔心是,吵架之後,是不是會破壞關係,失去對方,所以不要吵就沒事了!但忽略了,關係中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之一,其實是情緒的承接與回應,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心情被對方理解,也希望對方能夠回應自己的情緒,更重要的,是看見發生摩擦的情緒底下,有對對方的需求,希望能被重視、能知道自己有被對方放在心上,而非伴侶就事論事之後,就把心情藏起來了。一段情緒無法被回應與承接的關係,才會逐漸失去安全感。所以想要找回安全感、創造安全感的伴侶,讓我們一起練習能夠說出情緒、回應對方,吵架也可以和好的經驗吧!
你跟伴侶陷入失控的高度衝突嗎?該怎麼辦
你們有沒有過跟伴侶大吵架的經驗(高度衝突)?有時候已經不知道在吵什麼,只有一股氣很想要爭贏,但卻越講話越大聲,甚至會說出很傷人帶刺的話,而當話說出口的時候,就後悔了,一方面知道對方很受傷,一方面也對於自己的失控感到驚嚇跟沮喪。自己不是這種人,但怎麼跟伴侶吵架時,就變得不想自己了…這種狀況,該怎麼辦呢?心理治療師Brittini Carter 提出幾個判斷伴侶是否在高度衝突的指標,如果你發現你的衝突有其中一個或多個狀況,代表你正面臨高度衝突,要怎麼辦?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🌳高度衝突是什麼感覺?高度衝突會激發你的神經系統,影響你的身體反應,例如你會覺得熱、肌肉緊繃、下巴緊閉跟心跳加速。但為什麼身體會有這些反應?因為當我們感覺到不安全感時(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),大腦會啟動「本能」的反應,來因應你遇到的狀況,這會觸發「戰或逃」、「凍結或討好」等反應,而讓你的大腦無法好好運作思考。雖然這樣看起來,會覺得高度衝突好像是很突然發生的,但其實這樣的衝突方式是累積出來的,因為我們在關係中,一直找不到可以緩和緊張的方法,而讓關係越來越緊張,進而爆發出高度衝突。所以要避免這種狀況最好方法,是在小狀況出現時就處理它們,並安排時間來解決伴侶間更大的問題,而不是對問題視而不見或是試圖隱瞞假裝沒事。🌳如何辨識跟伴侶有高度衝突?有時候,儘管我們很努力維繫關係,但高度衝突可能還是會發生。那該怎麼辦?首先,我們要先能辨識「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」。很多時候衝突發生前,我們跟伴侶只是在聊「普通的話題」,衝突是在普通的對話中逐漸升高的,因此要能意識到談話已經變得沒有建設性(變成單純在吵架)並不是很容易。所以,以下問題,可以成為高度衝突的指標:1. 你已經無法處理、建構、組織自己真正想說的話了?2. 你在聽伴侶說話時,不是真心想理解對方,只是為了從中找出可以回嘴、反駁的內容?3. 你們的對話是否已經變成辱罵,或互動已經出現其他攻擊性行為,例如大吼大叫、丟東西、有冒犯的肢體接觸等?如果上面的指標出現一個或多個,就代表你就處於高度衝突的狀況。🌳三步驟告訴你該怎麼辦第一步:改變環境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,所以承認與接受你們已經在一個失控的衝突,是很重要的,當能意識到這點之後,就可以「即時改變環境」。讓你的伴侶知道你覺得談話已經沒有用了,只會製造夠多衝突,而你需要讓自己休息一下。你可以去另一個房間或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。第二步:深呼吸當你改變環境之後,接下來請練習深呼吸。通過鼻子吸氣數到4,接著完全伸展軀幹(包括背部),保持這個姿態數到2,然後通過鼻孔慢慢呼氣,數到6。記得,不是做一次就好喔,而是要重複做很多次,直到你的心情比較平復舒緩。第三步:自我肯定有些時候情緒上來,會覺得自己不是平常的自己,很像發瘋了、失控了,所以接下來,要把自己找回來。深呼吸完之後,請把自己找回來,而且是用肯定自我的方式,對自己說:我是我自己、我在這裡、我值得被愛、我被愛著、我被支持著。(自我肯定的對話可以自己創造,只要你覺得有把自己找回來,都可以練習說說看)上面這三個步驟(離開環境、呼吸和自我肯定)可以幫助你打破大腦「本能」的運作循環。高度衝突永遠不會令人愉快,不過如果你能早一步覺察情況,即時離開環境,並練習自我肯定安撫,這是一個持久的改善方法。當雙方都處於不會再只想批評對方的狀態,而是願意接受對方的想法、願意好好傾訴自己的想法,這時候請務必回來談話,並不是情緒過了就可以假裝沒事喔!這樣只會在關係中累積更多埋怨,無助於改善關係呀!而當然,如果你覺得跟伴侶的關係,已經無法靠自己改善,尋求心理師的協助,為關係引入資源,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原文出處:Self-Soothing Tips for High Conflict Couples
放心去闖吧,我會在你身邊!
親密感是願意去冒險的動力越親密互相支持的關係,更讓人願意冒險與闖蕩人是社會性的動物,渴望與人親近、建立有安全感的關係,是與生俱來的需求,所以當有人說,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可以更勇敢一點、更願意冒險一點的時候,你可以反過來思考,當感受到挫折沮喪、不小心失敗的時候,有沒有人能夠安慰你、陪著你,讓你很有安全感的闖蕩呢?如果有這樣的關係,你就能很放心的知道,即使不順利,你都不會因此孤單一人。尤其在伴侶關係更是如此。當你們認定彼此為伴侶之後,會面臨許多的挑戰與不確定性,有時候是令人不安的,例如是否要為了經濟轉換工作跑道,但如果適應不良怎麼辦;是否要留職停薪繼續唸書,但如果我們的生活差異太大怎麼辦?當在面對許多未知的決定時,我們不會知道,做出這個決定以後結果是好是壞,但如果我們有一段足夠安全的關係,你了解不管外面遇到多少的壓力、挫折,都有一個人能讓你感受到:「儘管你不完美,儘管你會做錯事情,你還是你,我對你的愛與珍惜不會因此而改變」。這時候的你,就不會感覺孤單,而且這種堅固的親密是由心而生,讓你能相信,當生活出現不確定性高的事情、感到威脅的事情時,都會有人在你最需要的時候,支持你、在乎你,你能很安全的靠近他。反而在關係中安全感越高時,你更有勇氣冒險,更能夠獨立自主,能不畏懼的去闖,不會過度依賴對方,也不會過度疏遠冷漠對方。如果你現在正在經歷一段親密關係,你們可能是情侶、新婚夫妻、長期伴侶,都可以幫自己回想,這段關係夠安全嗎?在你們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,你可以安心放心的表達嗎,還是會擔心對方拒絕你呢?或是當你需要找人說說挫折時,伴侶是你的首選嗎,還是你會選擇自己忍耐消化,因為擔心對方無法承接呢? 回想之後,若感到不安,你可以思考一下,你們的關係怎麼了,是否需要進一步的專業協助來重建親密。若你們的關係很幸福美滿,你感到很安全,那恭喜你!就代表你們是彼此最穩固的後盾,由心而生的親密就在你身邊喔。參考書目:《原來,婚姻可以不靠忍耐來維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