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新消息
了解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活動資訊

視訊/遠距諮商 即日起可預約囉!
如果您感覺到實體的心理諮商有困難,例如您在外縣市或是在國外,但仍有諮商的需求,好家在心理諮商所已經通過衛生局的審查,成為合格的提供遠距諮商的心理諮商所囉!只要您填寫預約表單,或是用官方Line預約,表示需要進行遠距諮商,將會有行政人員為您安排諮商。【預約方式】加入「好家在心理諮商所」官方 LINELINE ID:@945sqfna點此連結加入官方Line點此連結填寫預約表單

113年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開放申請中!
即日起,「15-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」正式開放申請!凡年齡介於15至45歲,且於113/8/1起未使用此方案者,即日起至114/12/31止,每人可免費使用3次心理諮商,無須負擔任何費用! 【方案使用規範】初次諮商須出示身分證件以核對年齡資格。每次諮商需間隔7天以上,不超過30天,3次總期程不得超過3個月。個別諮商,每次40分鐘。 【預約方式】因方案名額有限,歡迎用以下方式預約與詢問名額:加入「好家在心理諮商所」官方 LINELINE ID:@945sqfna點此連結加入官方Line點此連結填寫預約表單(並在諮商議題中填寫「申請青壯方案」)本方案感謝衛生福利部的支持,讓更多青壯世代有機會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。無論你在轉彎、低谷或探索的路上,歡迎讓我們陪你走一段。

5月17日|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、跨性別與雙性戀日
好家在心理諮商所,在5月15日開張,才剛準備好舒適的空間,就迎來了這個重要的日子。我們想讓每一位走進來的人知道——「你的存在,無需證明;你的樣子,就值得被愛。」這世界也許不總是溫柔,但在這裡,我們希望你可以放下偽裝,放心呼吸。諮商的過程,也許不快,但可以很溫柔。一起慢慢地捕捉你想留下的自己。好家在,真好有你在。#國際不再恐同日 #IDAHOBIT2025#多元性別 #心理支持 #做自己不孤單#好家在心理諮商所 #真好有你在

\大家好,好家在來了/
好家在心理諮商所將於 5/15(星期四)正式開業! 我們是一間重視陪伴、專業與多元價值的心理諮商所,以個人、親子、伴侶的形式提供兒童、青少年與成人,心理諮商服務。誠摯邀請你來認識這個為你而設的溫暖空間。 歡迎追蹤我們,未來也將不定期分享心理知識、活動消息與療癒小物!有任何想了解的內容,也歡迎點立即預約Line我們唷!#好家在心理諮商所
團隊介紹
專業且經驗豐富的諮商團隊,為您提供最適切的心理支持

陳巧翊
諮商心理師
諮心字第004887號
好家在心理諮商所 所長
結構學派家族治療、女性主義取向諮商、性議題諮商

徐于涵
諮商心理師
諮心字第004186號
好家在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
兒童遊戲治療/沙盤治療、後現代、女性主義、家庭系統觀
諮商空間
溫馨舒適的環境,讓您安心放鬆








各項諮商服務
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諮商服務,滿足不同需求

個別諮商
透過一對一的諮商,在安全的環境下,心理師與您一起深入的探索自己、了解自己。

兒童遊戲治療
讓「遊戲」成為兒童的語言,「玩具」成為兒童的字彙,表達內心的感受,心理師藉此理解與評估兒童處境,並適時搭配家長諮詢,一同改善孩子面臨的難題。

性諮商
透過諮商,改善各種性困擾:性關係與性溝通、性生活不協調、性慾不合、不做愛、性功能障礙(勃起障礙、早洩、遲射、性交疼痛、陰道痙攣)、性外遇、性自我與性自主、自慰困擾。

伴侶/婚姻諮商
透過心理師的第三方合作,協助伴侶停下傷害關係的互動模式,並能看見彼此在關係中的滋養,創造好的互動模式。

親子/家族諮商
兩人以上的諮商方式,協助改善親子/家庭成員間的溝通方式、解決衝突、改善關係,創造新的連結方式,產生滿意的關係互動。

遠距/視訊諮商
使用線上、遠距、視訊的方式進行諮商。衛福部規定,通訊諮商服務對象須為:18歲以上之成人;非精神官能症/精神病/腦部心智功能不全者。
合作單位與合作方案
我們與多個機構合作,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

113年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
詳細內容請看好家在最新消息:
https://www.hokatsai-counseling.com/news/6837d7b2f2a0a17148073158
凡年齡介於15至45歲,且於113/8/1起未使用此方案者,即日起至114/12/31止,每人可免費使用3次心理諮商,無須負擔任何費用!

擁抱心理諮商所
擁抱心理諮商所是座落於北部的諮商所,有一群專業的心理師提供各種改善身心困擾的心理諮商,若是在台北、新北、桃園的朋友們,可至擁抱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。官網:https://mental-hug.com.tw/
諮商專欄
分享專業知識與心理健康資訊

一段安全的關係,是知道吵架了也能和好
吵一場健康的架有一些人認為一段有安全感的關係,就是能夠不吵架,維持和諧。但也因為對關係有不吵架的期待,所以發生摩擦時,總是會告訴自己要冷靜、理性,也會希望伴侶要理性,就事論事,不要有情緒,把摩擦解決了,重新定下生活規矩,就沒事了。這時候就要回到,為什麼當發生摩擦時,不希望有情緒呢?原因就是在於,有些人害怕吵架、不喜歡吵架,除了吵架會讓心情很難受之外,更深的擔心是,吵架之後,是不是會破壞關係,失去對方,所以不要吵就沒事了!但忽略了,關係中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之一,其實是情緒的承接與回應,我們會希望自己的心情被對方理解,也希望對方能夠回應自己的情緒,更重要的,是看見發生摩擦的情緒底下,有對對方的需求,希望能被重視、能知道自己有被對方放在心上,而非伴侶就事論事之後,就把心情藏起來了。一段情緒無法被回應與承接的關係,才會逐漸失去安全感。所以想要找回安全感、創造安全感的伴侶,讓我們一起練習能夠說出情緒、回應對方,吵架也可以和好的經驗吧!

別讓床上躺著不屬於你們的聲音
你有過做愛不自在、沒有辦法投入的經驗嗎?網路上很多留言,網友們常用30公分跟E奶打招呼,讓你覺得自己身材不夠好,擔心被對方嫌棄,做愛時總是遮遮掩掩。不敢脫衣服、一定要關燈、要躲在棉被裡做、戴保險套時都要背對伴侶偷戴,怕被對方看見自己短小的雄風或不夠性感的身材。性愛過程在進入時,則是會開始擔心,自己的聲音夠不夠性感?張開腿的自己是不是很像青蛙?深怕自己輸給A片,或是深怕自己太像A片好淫蕩。或是會開始擔心,我的長度夠不夠深、時間夠不夠久?對方有沒有高潮?我的表現夠不夠好?深怕自己不夠勇猛,輸給A片。你也有過上面這些經驗嗎?從前戲親熱、到脫衣戴套、到進入結束,好像每個過程,都有一些聲音在影響你的心情,讓你無法完全的投入在性愛的愉悅當中。我每一次都會告訴大家,床上只有「你們」,為什麼要讓這張床,躺了這麼多人的聲音呢?網友的聲音、A片的聲音,有時候甚至是家人朋友的聲音,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,做愛時心裡頭有石頭,身體的感受也會像石頭,無法好好投入。且這麼多聲音,反而讓你沒有辦法好好聽自己的聲音、伴侶的聲音,但你們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,不是嗎?如果你有什麼在意的事情,鼓勵你跟伴侶好好溝通吧!很多時候,性生活中的擔心與焦慮,說出來被對方聽懂、理解了,其實煩惱就迎刃而解了。或是當你又開始在意自己的身材、表現,也可以按一下暫停鍵,告訴自己「啊!我又讓床上有其他聲音了,沒關係,知道就好,現在這些聲音都不要理他吧!」,透過自我安撫,也能讓自己在床上更自在與投入喔!

當好事發生時 ,你能一起開心嗎?
我們在面對各種關係受傷時,總會以為是發生了什麼衝突,所以才會出現裂痕,但其實有一種經驗,也會讓人對關係感到心寒,那就是「當有好事發生時,我想要分享,你會替我開心嗎?」🌳一段可以共苦但無法同甘的關係,也可能為關係帶來傷害。在《尋找復原力: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,勇敢走進內心,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》這本書中,有提到一種回應方式,叫做「喜悅小偷」,就是當你分享好事情時,對方卻開始提出質疑與擔心。 看到這段實在心有戚戚焉。讓我想起,當初考研究所時,我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學校,興奮的跟家人分享,結果得到的第一句話是:「你跑這麼遠,能夠照顧自己嗎?你有辦法找到合適的租屋嗎?你這樣我不放心。」當我出社會,因職涯的探索,決定轉換一份更符合我的需求的工作時,我告訴我的家人,得到的第一句話是:「換工作這樣好嗎?你如果錢賺不夠怎麼辦?你有辦法適應的好嗎?」當我分享好事、分享喜悅時,卻得到滿滿的擔心,還有質疑的聲音。確實!真是名符其實的喜悅小偷,把我的喜悅偷光,得到一臉灰啊~不過這也讓我想到,我曾被偷走喜悅,但我也曾偷走別人的喜悅。有時候因為太重視對方、太希望為對方好,以至於拿自己高標準的期待,去衡量對方的選擇,但其實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。你也曾經被偷走喜悅,或是偷走重要之人的喜悅嗎?如果有經驗,可以停下來想一想,當你被偷走喜悅時,你是怎麼處理的?如果你曾經偷了別人的喜悅,對對方有很多擔心與質疑,那是什麼原因讓你無法跟對方分享喜悅?真心的與對方一起開心,不要過度擔心,也是我正在努力練習的事。有時候伴侶跟我分享他的好事,我不見得能馬上意會到這是一件「好事」,但我會嘗試不要詢問過多質疑的問題,提醒自己停下來,詢問他「對你來說這是好事嗎」,如果他說「是」,那我就會進一步了解他在開心什麼,並跟著他一起享受開心。我希望被如此對待,因此我也練習如此對待對方。

被騷擾,不是你的錯
雖然這樣說起來很遺憾,但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幾次被性騷擾的經驗,有時候感覺很明確,有時候感覺很模糊,有的甚至是矇矇懂懂的時候發生的。還記得大學的時候,有一次我坐在便利商店等朋友,突然有一個陌生阿北坐到了我旁邊,說想跟我聊天,起初我覺得就是一個熱情友善的路人,聊聊天當然是沒問題的,反正我也還在等朋友,沒有急事。 阿北先說他有一個年紀跟我相仿的女兒,女兒有男朋友,接著就問我有沒有男朋友(甘你屁事啊),後來就繼續說,有男朋友很正常啊,自己是一個很開放的家長,非常支持女兒談戀愛。聽到這裡,我都還覺得只是一個囉唆想要證明自己思想開放的長輩而已,並不以為意。但接下來的對話,我就開始疑惑了。 阿北繼續說,自己很開放,還會幫女兒買保險套(什麼?!),然後就開始問我有沒有性經驗、問我會不會自慰、問我陰毛什麼時候長出來的,接著盯著我的大腿,問我穿著這麼短的褲子,都不擔心內褲或陰毛露出來嗎?我後來受不了,只好離開便利商店,站在人很多的路邊等朋友,大太陽底下。因為我會怕,怕奇怪的阿北跟上來,繼續問我很不舒服的問題。到這裡,各位應該很快就能辨識我被性騷擾的對吧。但你們知道,我是什麼時候才意會到這個叫騷擾嗎?在我跟朋友見面,跟朋友講完這段突發事件,到朋友邊聽邊生氣的說我被性騷擾了,大約事件兩個小時之後。那你可能會問,所以這段時間我都在想什麼?我都在想,我是不是想太多了,他只是一個熱情的阿北。我是不是太沒禮貌了,居然離開現場沒有繼續聊天。我是不是不應該穿短褲,他就不會開這種話題。我感覺到很不舒服,我這種感覺是不是太誇張了。 當後來我終於可以好好正視自己的感受,將這個事件標示為「性騷擾」之後。我的第一個想法不是對對方感到生氣,而是我開始自責。為什麼沒有馬上意會到,還讓他這樣對我。所以是我太友善才讓他可以這樣對我,是我的錯。我為什麼沒有罵他,我為什麼沒有反抗,我為什麼沒有拒絕,我為什麼沒有說不要,我為什麼沒有馬上求救。我相信,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跟感覺。做這些行為的人,讓你難以分辨他的意圖,而這些似是而非的行為、語言,也讓你難以確認自己的感受。而且當你終於勇敢的辨識自己的感受之後,整個社會、整個教育、你身邊值得信任的人,都在告訴你,你怎麼會「被做這些事」而不自知,所以是你「選擇讓別人這樣對你」,因為你「沒有保護好自己」。彷彿保護好自己是這些事件唯一的解方,唯一需要負責任的—是被騷擾的你。被傷害的人反而被指責,好奇怪啊!所以你有發現嗎?有問題的不是你,是社會的聲音出問題了,教育的方向出問題了。我們需要更多的教育,讓行為人消失、讓騷擾行為消失,讓做出這些言行的人知道,這「本來就不應該做」,而不是更多的教育去分辨壞人與保護自己,然後指責無法第一時間保護自己的人,這是不對的。 因為本來就沒有人應該要被這樣對待。沒有人。教大家保護自己並不會讓騷擾行為消失,只有行為人消失了,騷擾才會消失。所以,如果你跟我有類似的經歷,而當又想起這件事,當又開始責備自己時,我想邀請你,可以對自己說:「這不是我的錯,錯的是那些沒有被教好的人,錯的是濫用別人善意的人,錯的是利用別人懞懂的人。」該消失的是騷擾的行為,不是我需要保護自己。 被騷擾,本來就不是我的錯。 被騷擾,本來就不是你的錯。 該離開便利商店的座位的,是那個阿北,不是我。#羞恥需要轉向

當創傷情緒重現,怎麼辦?
創傷情緒重現時,你可以這麼做創傷情緒重現時,你會出現恐懼、害怕這些情緒,很容易會引起身體的反應,你可能會心跳加速、喘不過氣,或是會突然凍結,感到麻木或放空,這時候,我們可以嘗試幾件事情,讓自己重回自己的身體。 在《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》一書中,提到你可以這麼做🌳 溫和的告訴自己的身體要放鬆因為緊繃的肌肉,會傳遞錯誤的訊號到大腦,讓你誤以為現在的情況非常緊張危險,因此你可以慢慢感覺身體的每一個肌肉,嘗試與他們對話,溫柔的鼓勵肌肉們放鬆。🌳 深深的、慢慢的呼吸感覺到恐懼時,可能會過度換氣或是不自覺的憋氣,而這些不自然的呼吸,也一樣會傳送危險訊號給大腦。因此調整呼吸,慢慢的吸氣與呼氣,都可以讓身體緩和下來。🌳 放慢因為急躁會讓你的大腦開啟戰或逃的反應。🌳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,放鬆和舒緩自己你有讓自己放鬆的方式嗎?例如可以用毯子包住自己、抱著玩偶、躺在床上、泡澡等等。🌳 感覺身體的恐懼,但是不做反應當我們面對恐懼時,會想要急著脫離這種情緒,而做一些反應,但這些反應可能會讓大腦錯認危險訊號,因此,當感到恐懼時,你可以告訴自己,恐懼只是身體的一股能量,只要感覺它,不要逃避它,「它就無法傷害你」。每一次的情緒重現,都是重新照顧自己的好機會,讓我們一步一步走過創傷的傷害,成為不用再為過去而擔心受怕的自己。

你跟伴侶陷入失控的高度衝突嗎?該怎麼辦
你們有沒有過跟伴侶大吵架的經驗(高度衝突)?有時候已經不知道在吵什麼,只有一股氣很想要爭贏,但卻越講話越大聲,甚至會說出很傷人帶刺的話,而當話說出口的時候,就後悔了,一方面知道對方很受傷,一方面也對於自己的失控感到驚嚇跟沮喪。自己不是這種人,但怎麼跟伴侶吵架時,就變得不想自己了…這種狀況,該怎麼辦呢?心理治療師Brittini Carter 提出幾個判斷伴侶是否在高度衝突的指標,如果你發現你的衝突有其中一個或多個狀況,代表你正面臨高度衝突,要怎麼辦?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🌳高度衝突是什麼感覺?高度衝突會激發你的神經系統,影響你的身體反應,例如你會覺得熱、肌肉緊繃、下巴緊閉跟心跳加速。但為什麼身體會有這些反應?因為當我們感覺到不安全感時(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),大腦會啟動「本能」的反應,來因應你遇到的狀況,這會觸發「戰或逃」、「凍結或討好」等反應,而讓你的大腦無法好好運作思考。雖然這樣看起來,會覺得高度衝突好像是很突然發生的,但其實這樣的衝突方式是累積出來的,因為我們在關係中,一直找不到可以緩和緊張的方法,而讓關係越來越緊張,進而爆發出高度衝突。所以要避免這種狀況最好方法,是在小狀況出現時就處理它們,並安排時間來解決伴侶間更大的問題,而不是對問題視而不見或是試圖隱瞞假裝沒事。🌳如何辨識跟伴侶有高度衝突?有時候,儘管我們很努力維繫關係,但高度衝突可能還是會發生。那該怎麼辦?首先,我們要先能辨識「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」。很多時候衝突發生前,我們跟伴侶只是在聊「普通的話題」,衝突是在普通的對話中逐漸升高的,因此要能意識到談話已經變得沒有建設性(變成單純在吵架)並不是很容易。所以,以下問題,可以成為高度衝突的指標:1. 你已經無法處理、建構、組織自己真正想說的話了?2. 你在聽伴侶說話時,不是真心想理解對方,只是為了從中找出可以回嘴、反駁的內容?3. 你們的對話是否已經變成辱罵,或互動已經出現其他攻擊性行為,例如大吼大叫、丟東西、有冒犯的肢體接觸等?如果上面的指標出現一個或多個,就代表你就處於高度衝突的狀況。🌳三步驟告訴你該怎麼辦第一步:改變環境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,所以承認與接受你們已經在一個失控的衝突,是很重要的,當能意識到這點之後,就可以「即時改變環境」。讓你的伴侶知道你覺得談話已經沒有用了,只會製造夠多衝突,而你需要讓自己休息一下。你可以去另一個房間或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。第二步:深呼吸當你改變環境之後,接下來請練習深呼吸。通過鼻子吸氣數到4,接著完全伸展軀幹(包括背部),保持這個姿態數到2,然後通過鼻孔慢慢呼氣,數到6。記得,不是做一次就好喔,而是要重複做很多次,直到你的心情比較平復舒緩。第三步:自我肯定有些時候情緒上來,會覺得自己不是平常的自己,很像發瘋了、失控了,所以接下來,要把自己找回來。深呼吸完之後,請把自己找回來,而且是用肯定自我的方式,對自己說:我是我自己、我在這裡、我值得被愛、我被愛著、我被支持著。(自我肯定的對話可以自己創造,只要你覺得有把自己找回來,都可以練習說說看)上面這三個步驟(離開環境、呼吸和自我肯定)可以幫助你打破大腦「本能」的運作循環。高度衝突永遠不會令人愉快,不過如果你能早一步覺察情況,即時離開環境,並練習自我肯定安撫,這是一個持久的改善方法。當雙方都處於不會再只想批評對方的狀態,而是願意接受對方的想法、願意好好傾訴自己的想法,這時候請務必回來談話,並不是情緒過了就可以假裝沒事喔!這樣只會在關係中累積更多埋怨,無助於改善關係呀!而當然,如果你覺得跟伴侶的關係,已經無法靠自己改善,尋求心理師的協助,為關係引入資源,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原文出處:Self-Soothing Tips for High Conflict Couples
諮商預約
預約須知
- • 請提早10分鐘抵達,填寫資料與簽署同意書。
- • 請攜帶可證明身份的證件(身分證、健保卡或駕照)。
- • 如需取消,請提前24小時通知我們。
第一次諮商感到緊張、擔心或不知道怎麼開始,都是很正常的事。
請放心,心理師會陪您探索合適主題。
謝謝您選擇好家在,也願意為自己踏出這一步。
講座課程
豐富多元的心理健康講座與工作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