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志伴侶諮商

同志伴侶諮商

2025-06-05 陳巧翊 - 諮商心理師
伴侶諮商 多元性別 同志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懶人包圖片
  • 同志伴侶諮商

2019年同婚法至今已經邁向第六年,台灣平權了嗎?以及身為專業助人者,我們需要具備哪些性別敏感度,才能夠更協助同志的伴侶關係呢?

 

  • 助人者需要理解

異性戀主義的影響:一種世界觀和價值系統。它讚賞異性戀,假設異性戀是愛和性的唯一適當表現方式,並貶低同性戀和其他非異性戀的價值。例如:詢問同志伴侶誰是女方、男方。

內化的同性戀恐懼:每個人在成長經驗中,都會內化異性戀主義。所以會有內化的恐同,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威脅,經常會有意識與無意識的修正自己的言行,來合乎異性戀的期待。例如:男同志伴侶需要有陽剛的一面,因擔心性傾向被辨認。

父權體制與性別社會化的影響:在父權社會裡,只要是任一性別,不論其性傾向,都會被傳遞、要求並學習一套關於該性別的觀念和行為法則。所以在性別社會化的過程,往往一些會對同志成長過程帶來直接的傷害。

 

  • 覺察同志伴侶特殊處境

隱形:對於伴侶關係會刻意保持低調,或甚至假裝彼此是異性戀者、我們是好朋友,以避免被排斥、取笑、羞辱、歧視。用暫時隱形的的方式來生存或保護關係。

缺乏社會支持:因為關係的隱形,在遇到關係困境時,會難以有社會支持可以討論。異性戀伴侶可以找朋友、家人討論伴侶關係,而缺乏社會支持的同志伴侶,可能會面臨只能自己煩惱傷心的處境。

 

  • 對關係的不安是體制的責任

同志伴侶的不安,需要對其特殊處境有更多理解:異性戀不需要面對出櫃議題,對同志而言,性傾向從小在家中成為一種秘密,長期接收到身而為人的部分也難以被理解、害怕表達。那難怪會對關係感到不安,不確定對方能不能理解自己。因此是這個社會不夠友善,而不是我們天生怎麼了所以容易焦慮不安。

 

  • 諮商中的權力

心理師的責任、同志伴侶的權力:我們都有內建的異性戀主義,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世界與人我關係。因此助人者要持續覺察自己的性別態度,個案也有權力表達被忽略與感到奇怪或不舒服的地方,助人者有責任澄清與調整。

 

伴侶關係的相處,不是天生有缺陷,只是練習還不夠,這些技巧正在冬眠,讓我們一起喚醒!

相關文章

2025-06-08

伴侶關係中,接受「失望」的勇氣

我發現很多感情很好的伴侶,會很努力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,而當自己已經給不了或承受不住時,也不會講出來,會選擇咬牙忍耐,直到耗竭的時候,就會用崩潰生氣或是極致的逃避來面對伴侶。例如:「你可不可以不要無理取鬧」、「你到底要我怎樣」的語言就會出現,不然就是假裝沒聽到伴侶的需求(裝沒事),或顧左右而言他,用很迂迴的方式想要讓伴侶知難而退(不敢直接拒絕)。但這些方式,往往就會製造更多的衝突,或是會讓關係更疏離。當我細問怎麼了,什麼原因沒有辦法好好向伴侶表達自己的限制時,通常得到的回應就是「我擔心我的拒絕,會讓對方失望,看到他失望我會很難受」。有時候,當我們很愛很愛一個人,就會想要給對方全然的快樂,或是認為自己「有責任」要讓對方快樂,所以當對方因自己而失望時,這種情緒是很難承受的。當然更深層的原因也有可能是,很害怕對方對關係感到失望之後,就會想要離婚分手,這個害怕驅使自己要成為一直付出的人。不過這種傾斜的關係,當然長期下來肯定不是好事。埋頭苦幹的付出,是會出問題的,因為你沒有講,對方會以為這樣是可以的,當你有一天不行了,對方肯定會很直覺的認為你不愛了,而不會發現你其實耗竭了,需要休息,也需要被照顧。這時候,我都會很鼓勵大家做一件事,「請好好坦承自己的極限與擔心」,有時候我們就是沒有辦法給對方全然的快樂(這才是正常),所以你講了,才是給對方可以調整的機會,而關係裡有時候會感覺到「失望」是很正常的(例如當我很想要伴侶陪我,可是他沒有辦法陪我,我難免會失望)。這個 失望是需要被接受與調適的,關係裡要「允許失望的存在」,伴侶之間不是「不能有失望」,而是要有一起「面對與調適失望的能力」。

陳巧翊 - 諮商心理師
立即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