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好事發生時 ,你能一起開心嗎?

當好事發生時 ,你能一起開心嗎?

2025-06-26 陳巧翊 - 諮商心理師
心理諮商 伴侶關係 原生家庭 人際關係

我們在面對各種關係受傷時,總會以為是發生了什麼衝突,所以才會出現裂痕,但其實有一種經驗,也會讓人對關係感到心寒,那就是「當有好事發生時,我想要分享,你會替我開心嗎?」

🌳一段可以共苦但無法同甘的關係,也可能為關係帶來傷害。

在《尋找復原力: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,勇敢走進內心,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》這本書中,有提到一種回應方式,叫做「喜悅小偷」,就是當你分享好事情時,對方卻開始提出質疑與擔心。 看到這段實在心有戚戚焉。讓我想起,當初考研究所時,我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學校,興奮的跟家人分享,結果得到的第一句話是:「你跑這麼遠,能夠照顧自己嗎?你有辦法找到合適的租屋嗎?你這樣我不放心。」當我出社會,因職涯的探索,決定轉換一份更符合我的需求的工作時,我告訴我的家人,得到的第一句話是:「換工作這樣好嗎?你如果錢賺不夠怎麼辦?你有辦法適應的好嗎?」

當我分享好事、分享喜悅時,卻得到滿滿的擔心,還有質疑的聲音。確實!真是名符其實的喜悅小偷,把我的喜悅偷光,得到一臉灰啊~

不過這也讓我想到,我曾被偷走喜悅,但我也曾偷走別人的喜悅。有時候因為太重視對方、太希望為對方好,以至於拿自己高標準的期待,去衡量對方的選擇,但其實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。

你也曾經被偷走喜悅,或是偷走重要之人的喜悅嗎?如果有經驗,可以停下來想一想,當你被偷走喜悅時,你是怎麼處理的?如果你曾經偷了別人的喜悅,對對方有很多擔心與質疑,那是什麼原因讓你無法跟對方分享喜悅?

真心的與對方一起開心,不要過度擔心,也是我正在努力練習的事。有時候伴侶跟我分享他的好事,我不見得能馬上意會到這是一件「好事」,但我會嘗試不要詢問過多質疑的問題,提醒自己停下來,詢問他「對你來說這是好事嗎」,如果他說「是」,那我就會進一步了解他在開心什麼,並跟著他一起享受開心。我希望被如此對待,因此我也練習如此對待對方。

相關文章

2025-06-26

被騷擾,不是你的錯

雖然這樣說起來很遺憾,但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幾次被性騷擾的經驗,有時候感覺很明確,有時候感覺很模糊,有的甚至是矇矇懂懂的時候發生的。還記得大學的時候,有一次我坐在便利商店等朋友,突然有一個陌生阿北坐到了我旁邊,說想跟我聊天,起初我覺得就是一個熱情友善的路人,聊聊天當然是沒問題的,反正我也還在等朋友,沒有急事。 阿北先說他有一個年紀跟我相仿的女兒,女兒有男朋友,接著就問我有沒有男朋友(甘你屁事啊),後來就繼續說,有男朋友很正常啊,自己是一個很開放的家長,非常支持女兒談戀愛。聽到這裡,我都還覺得只是一個囉唆想要證明自己思想開放的長輩而已,並不以為意。但接下來的對話,我就開始疑惑了。 阿北繼續說,自己很開放,還會幫女兒買保險套(什麼?!),然後就開始問我有沒有性經驗、問我會不會自慰、問我陰毛什麼時候長出來的,接著盯著我的大腿,問我穿著這麼短的褲子,都不擔心內褲或陰毛露出來嗎?我後來受不了,只好離開便利商店,站在人很多的路邊等朋友,大太陽底下。因為我會怕,怕奇怪的阿北跟上來,繼續問我很不舒服的問題。到這裡,各位應該很快就能辨識我被性騷擾的對吧。但你們知道,我是什麼時候才意會到這個叫騷擾嗎?在我跟朋友見面,跟朋友講完這段突發事件,到朋友邊聽邊生氣的說我被性騷擾了,大約事件兩個小時之後。那你可能會問,所以這段時間我都在想什麼?我都在想,我是不是想太多了,他只是一個熱情的阿北。我是不是太沒禮貌了,居然離開現場沒有繼續聊天。我是不是不應該穿短褲,他就不會開這種話題。我感覺到很不舒服,我這種感覺是不是太誇張了。 當後來我終於可以好好正視自己的感受,將這個事件標示為「性騷擾」之後。我的第一個想法不是對對方感到生氣,而是我開始自責。為什麼沒有馬上意會到,還讓他這樣對我。所以是我太友善才讓他可以這樣對我,是我的錯。我為什麼沒有罵他,我為什麼沒有反抗,我為什麼沒有拒絕,我為什麼沒有說不要,我為什麼沒有馬上求救。我相信,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跟感覺。做這些行為的人,讓你難以分辨他的意圖,而這些似是而非的行為、語言,也讓你難以確認自己的感受。而且當你終於勇敢的辨識自己的感受之後,整個社會、整個教育、你身邊值得信任的人,都在告訴你,你怎麼會「被做這些事」而不自知,所以是你「選擇讓別人這樣對你」,因為你「沒有保護好自己」。彷彿保護好自己是這些事件唯一的解方,唯一需要負責任的—是被騷擾的你。被傷害的人反而被指責,好奇怪啊!所以你有發現嗎?有問題的不是你,是社會的聲音出問題了,教育的方向出問題了。我們需要更多的教育,讓行為人消失、讓騷擾行為消失,讓做出這些言行的人知道,這「本來就不應該做」,而不是更多的教育去分辨壞人與保護自己,然後指責無法第一時間保護自己的人,這是不對的。 因為本來就沒有人應該要被這樣對待。沒有人。教大家保護自己並不會讓騷擾行為消失,只有行為人消失了,騷擾才會消失。所以,如果你跟我有類似的經歷,而當又想起這件事,當又開始責備自己時,我想邀請你,可以對自己說:「這不是我的錯,錯的是那些沒有被教好的人,錯的是濫用別人善意的人,錯的是利用別人懞懂的人。」該消失的是騷擾的行為,不是我需要保護自己。 被騷擾,本來就不是我的錯。 被騷擾,本來就不是你的錯。 該離開便利商店的座位的,是那個阿北,不是我。#羞恥需要轉向 

陳巧翊 - 諮商心理師
2025-06-26

當創傷情緒重現,怎麼辦?

創傷情緒重現時,你可以這麼做創傷情緒重現時,你會出現恐懼、害怕這些情緒,很容易會引起身體的反應,你可能會心跳加速、喘不過氣,或是會突然凍結,感到麻木或放空,這時候,我們可以嘗試幾件事情,讓自己重回自己的身體。 在《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》一書中,提到你可以這麼做🌳 溫和的告訴自己的身體要放鬆因為緊繃的肌肉,會傳遞錯誤的訊號到大腦,讓你誤以為現在的情況非常緊張危險,因此你可以慢慢感覺身體的每一個肌肉,嘗試與他們對話,溫柔的鼓勵肌肉們放鬆。🌳 深深的、慢慢的呼吸感覺到恐懼時,可能會過度換氣或是不自覺的憋氣,而這些不自然的呼吸,也一樣會傳送危險訊號給大腦。因此調整呼吸,慢慢的吸氣與呼氣,都可以讓身體緩和下來。🌳 放慢因為急躁會讓你的大腦開啟戰或逃的反應。🌳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,放鬆和舒緩自己你有讓自己放鬆的方式嗎?例如可以用毯子包住自己、抱著玩偶、躺在床上、泡澡等等。🌳 感覺身體的恐懼,但是不做反應當我們面對恐懼時,會想要急著脫離這種情緒,而做一些反應,但這些反應可能會讓大腦錯認危險訊號,因此,當感到恐懼時,你可以告訴自己,恐懼只是身體的一股能量,只要感覺它,不要逃避它,「它就無法傷害你」。每一次的情緒重現,都是重新照顧自己的好機會,讓我們一步一步走過創傷的傷害,成為不用再為過去而擔心受怕的自己。

陳巧翊 - 諮商心理師
立即預約